
 张学良
 职 称:教授,博士生导师
 办公地址:综合楼1007
 电子邮件:xueliangzhang@tyust.edu.cn
 学术荣誉
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,山西省优秀博士、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,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;山西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,山西省摩擦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;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。
 教育背景
 1995.03--1998.10,西安理工大学 机械学专业,博士
 1986.09--1989.07,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,硕士
 1980.09--1984.09,太原理工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,学士
 工作履历
 2022.02—今 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,教授
 2017.01—2022.02,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院(学科办),院长(主任),教授
 2011.01--2016.12,太原科技大学学科办,主任,教授
 2009.08—2010.03,美国奥本大学,高级访问学者
 2006.06—2009.08,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,教授,副院长
 2004.09--2006.06,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,教授
 1989.07--2004.09,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,助教,讲师,副教授
 教学工作
 1)任教课程
 本科生课程:机械制造工程学
 研究生课程:优化设计
 科研工作
 1)研究领域
 机械结构动态特性,机械结合面接触特性,现代优化设计理论及应用
 2)承担项目
 纵向项目
 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固定结合面接触刚度多尺度模型、动力学建模与位置分布设计方法,2012.01-2016.12
 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结合部静动特性理论、实验与应用建模技术研究,2008.01-2010.12
 Ÿ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,群智能优化算法及约束、多目标、混合离散性与隐含性优化设计问题求解技术,2010.01-2012.12
 Ÿ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涂层粗糙表面接触建模与实验研究,2023.01-2025.12
 Ÿ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数控机床固定结合面加卸载过程接触分形建模研究,2019.09-2022.09
 Ÿ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基于群智能优化算法的机械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,2008.01-2010.12
 Ÿ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,机械结合面接触刚度与接触阻尼建模研究, 2011.06-2013.12
 3)代表性成果
 论文
 Ÿ Rolling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CS‑optimized multiscale dispersion entropy and ML‑KNN,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,2022, 44(9):430-01-430-12
 Ÿ A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Statistical Model of Joint Interface considering Hardness Changes,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 Volume 2022, Article ID 2160508
 Ÿ Statistical Model of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of Fixed Joint Surface during Unloading after First Loading,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Volume 2021, Article ID 6626727
 Ÿ 结合面静摩擦因数尺度关联三维分形模型,机械工程学报,2021,57(9):127-138
 Ÿ 考虑微凸体基体变形和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,西安交通大学学报,2020,54(6):115-121
 Ÿ 考虑弹塑性阶段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研究,机械工程学报,2019,55(16):58-68
 Ÿ 考虑分布域扩展系数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建模研究,西安交通大学学报,2019,53(7):126-135
 Ÿ 考虑分布域扩展系数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建模研究,西安交通大学学报,2019,53(7):126-135
 Ÿ Fractalloadingmodel of thejointinterfaceconsideringstrain hardening ofmaterials,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Volume 2019, Article ID 2108162
 Ÿ 分形粗糙表面特征长度尺度参数小波识别法,机械工程学报,2018,54(5):185-192
 Ÿ 基于等效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的固定结合部建模方法,机械工程学报,2017,53(15):141-147
 Ÿ 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分形模型,西安交通大学学报,2017,51(1):1-8
 Ÿ 机械加工表面轮廓分形维数对数小波谱计算方法,中国机械工程,2016,27(23):3142-3148
 Ÿ 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连续光滑指数函数模型与法向接触刚度研究,西安交通大学学报,2016,50(7):58-67
 Ÿ 考虑弹塑性变形机制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建模,振动工程学报,2015,28(1):91-99
 Ÿ 临界接触参数连续的粗糙表面法向接触刚度弹塑性分形模型,振动与冲击,2014,33(9):72-77
 Ÿ Tangential Damping and Its Dissipation Factor Models of Joint Interfaces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with Simulations,Journal of Tribology, ASME,2014,136(1):011704-1-011704-10
 Ÿ 机械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能量耗散弹塑性分形模型,机械工程学报,2013,49(12):43-49
 Ÿ A novel chaotic PSO algorithm based on tent ma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echanical design,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, 2013,10(6):1789-1795
 专利:
 Ÿ 识别机械加工表面轮廓分形特征长度尺度参数的小波方法,ZL201510999583.8
 Ÿ 一种机械固定结合部建模方法,201510999870.9
 Ÿ 一种基于FFT确定结合面接触参数的方法, ZL201711404086.4
 著作:
 Ÿ 《机械结合面动态特性及应用》,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2.8
 Ÿ 《仿生智能算法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》,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4.9
 Ÿ 《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》,国防工业出版社,2012.9
 获奖:
 阻尼缓冲结构动态设计理论研究,2003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
 Ÿ 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,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(科学技术)一等奖
 Ÿ 工程硕士与设备监理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探索与实践,2018年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
 Ÿ 优化设计,山西省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,2009年
 研究生招生方向:
 机械工程:机械结构动态特性,机械结合面接触特性,高端装备现代设计理论